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從觀察生命現象開始講座分享

從觀察生命現象開始 – 體驗個人生命價值

國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孫寶年,應本校校牧室邀請,於5月7日,假恩惠堂舉辦「從觀察生命現象開始」人生講座。孫教授從聖經創世紀經文對照現代科學發現,為同學說明物種起緣、人的特性及價值等議題,引導與會者思考個人生命價值。

孫教授指出,根據聖經創世紀記載,物種的起源順序為光、空氣、水、海水、植物、日月星辰、海中動物、空中植物、陸地植物,最後為人,此理論寫於三千多年前,相當於我國商朝時期,但所記載的生物起源及順序與近兩世紀來的科學研究及考古發現不謀而合。根據科學家推論,地球的生命起源於無機的元素(氧及空氣)與光合成的胺基酸,然後有海洋,生物從海裡來等;孫教授認為,聖經的記載與科學發現之間,唯一差別在於物種起源究竟是自然發生的,或是有一個主宰在操控它的發生,這樣的演變,由於時間不可能倒回,很難明確證實,不過可知的是數十億年來生物演化都是由簡而繁的。

而生物的特性為何呢?聖經創世紀與達爾文的進化論都持相同論點,即是「各從其類」。孫教授表示,當聖經上提到生物時,不斷重複各從其類的重要概念;十九世紀達爾文提出的演化論中,也以型態及地域作為生物分類基礎,並提及不同物種間無法繁殖。

身為萬物之首的人類,擁有什麼特性及本質呢?第一,創世紀第一章第二十七節記載,人是按著神的形象造的。神的特質即是擁有創造力,祂創造萬物,人也承襲了這項能力,因此於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思維、形象,人創造文字,可進行經驗傳承,會判斷、檢討、改進,與其他物種有所不同。第二,神在造人之初時,便以伊甸園中的”分別善惡樹”規範人類價值觀,所有的善與惡皆以上帝的標準為標竿,使社會建立起一統的價值觀,避免個體間因「自我標準」不同,造成世界亂象。第三,聖經上又說,「塵土造人」,在三千多年前以簡單的概念表達繁複的生物起源,也讓人體會出神以”人出於塵土,歸於塵土”的想法。第四,聖經指出人是有靈的活人,與萬物不同,與動物依著本能反應有所不同。

孫教授表示,人的價值在於擁有創造力及智慧,可以學習與成長,應付各種不同的現象,如SARS發生後,人類透過科學方法試圖瞭解、預防、控制SARS病毒;人與人間的倫理與道德觀,猶如天體運行般擁有一定規則,因為人擁有愛與感情的表達能力,懂得相互關懷。

孫教授在講座最後提出她對於宗教信仰的看法。她說,聖經為神的啟示,許多聖經中的記載,即使在科學進步的現在仍無法解釋,例如:二十世紀末的基因解碼後,我們仍無法透過基因瞭解人為何有靈性等。即便如此,仍不損聖經的權威。正如英國科學家戴維(Davy)所說,「你能看到思想嗎?但是看不見的思想卻影響看得到的每一件事。」

更多新聞

原資中心與職涯處攜手舉辦「原夢翱翔 職涯續航」成果展,現場氣氛熱烈。

「原夢翱翔 職涯續航」 中原大學原民學子開啟多元職涯新視野

TICCIH前後任主席與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左2)及林曉薇教授(左1)。

中原建築系師生赴瑞典 推動ANIH×TICCIH結盟 深化文化資產國際鏈結

活動展現中原大學全人教育精神與產業接軌實踐。師生合影留念,紀錄難忘的職涯啟發時刻。

【科技新女力引領未來】中原電機系畢業學姊座談 啟發學弟妹職涯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