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中原天文社舉辦天文台觀火星活動

火星熱再現高潮 – 本校開放天文台與您共賞

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時刻在天文迷的期盼下終於到來了,為響應這波天文熱潮並服務桃園地區民眾,本校天文社於8月27-30日連續四個晚上開放科學館天文台,供大眾戶外觀測此一千載難逢的天文盛事,並由天文社同學擔任解說員,協助觀星族一窺天文奇景;此外,並播放影片「登陸火星」,吸引本校師生與社區民眾熱烈參與。

根據天文社指導老師-物理系副教授李偉表示,中國古人所稱的「熒惑」就是太陽系裡的火星,係屬岩質的類地行星;火星因自轉軸傾斜二五點二度,形成明顯的四季變化,其自轉一週所需時間與地球相當,約二十四小時三十七分鐘,環繞太陽一週約六百八十七個地球日;它的表面有山脈、峽谷,還有白色極地冰帽。火星與地球相鄰,距離從五千六百萬到四億公里不等,雖然大約每兩年又兩個月接近地球,但因軌道離心率較大,使得接近時的距離差異很大,每隔十五至十七年才有大接近。而此次火星極大接近將發生於本月二十七日十七時五十一分,錯過這次的極大接近得等到西元二二八七年。

而本校天文社創立於民國六十年,為迎接這次的天文熱潮,該社團特別在學校的行政支援下提供社會大眾戶外觀測機會,並開放各界參觀天文台及影片欣賞。戶外觀測與天文台參觀時間為二十七至三十日,每晚六時三十分至十時,地點為中原大學科學館樓頂;影片欣賞共四場,時間為二十八、二十九日,晚間七時及八時三十分,片名為「登陸火星」,片長約五十分鐘,影片放映地點在科學館地下一樓中講堂。

更多新聞

原資中心與職涯處攜手舉辦「原夢翱翔 職涯續航」成果展,現場氣氛熱烈。

「原夢翱翔 職涯續航」 中原大學原民學子開啟多元職涯新視野

TICCIH前後任主席與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左2)及林曉薇教授(左1)。

中原建築系師生赴瑞典 推動ANIH×TICCIH結盟 深化文化資產國際鏈結

活動展現中原大學全人教育精神與產業接軌實踐。師生合影留念,紀錄難忘的職涯啟發時刻。

【科技新女力引領未來】中原電機系畢業學姊座談 啟發學弟妹職涯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