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00 135

《108學年度優良導師專題報導》機械系廖川傑:一日為師,終身為友!

以中原大學「全人教育」宗旨及理念為本,機械系廖川傑老師從而反思自己身為導師的職責與角色,立下「用人格教育人、用愛心塑造人、用真情感化人、用榜樣激勵人」四項信念,期許成為兼備「經師」與「人師」的一位「良師」, 與學生共同追求成長!

允文允武的陪伴 融入學生活動

回到母校機械系任教,機械系93 級畢業的廖川傑老師,自然對中原機械系重視榮譽的優良傳統,及機械人具有樸實努力的特質,是再熟悉不過了。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面對新世代年輕人不受框架侷限的思維及行為模式,身為輔導第一線的廖老師說:「以『換位思考』的同理心,試想學生需要甚麼樣的幫助?而『陪伴』及『融入』,就是建立師生融洽互動關係的起步。」

能準確無誤叫出所有導生的名字,甚至會主動了解被當學科、交友情形、家庭狀況等,讓學生感到溫暖之外,也體察到廖老師的用心與關心!其次,鼓勵學生籌組課業精進讀書會,擔任指導老師、提升班級讀書風氣;鼓勵學生增強體魄,練跑、運動會到場加油打氣;帶著學生參加系合唱團,並邀請任國小音樂老師的太太加入指導、參加母親節合唱比賽獲佳績等;不論是動態或靜態活動,透過陪伴與融入學生活動,再再讓廖老師與導生之間「零距離」!

細心觀察、循循善誘 看見學生的光

班上難免有一、二位被稱為班級裡的「邊緣人」,「或許是學生遭遇重大的家庭、身體或心理等問題,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廖老師總是想方設法,甚至與家長合力,盡可能地想理解原因並幫助他們脫離身處的困境。

朱同學是位轉學生,大二轉學至中原機械系,除了需要補修許多學分,一開始在班上也沒有讀書的同伴,導致大三被二一。廖老師與系辦、家長的通力合作,一起輔導朱同學,加上朱同學自身的努力,大四如期畢業,也順利考上碩士班,加入廖老師的實驗室團隊。廖老師發現朱同學個性謹慎、做事按部就班,其沉穩內斂的特質,令人感到安心及可靠,於是託付他管理實驗室的重責。在學業表現上,朱同學獲得國際學術研討會最佳論文獎殊榮,也在完成學位口試時,獲校外口試委員一致的讚賞!

在關懷學生之餘,廖老師細心觀察學生隱藏的特質,從而引導他充分發揮潛力,廖川傑老師謙遜地說:「學生的光,老師看得見!這是所有中原人一直堅信不疑的教育理念!」

更多新聞

中原大學張雍講座教授(圖右)獲頒「斐陶斐榮譽學會」第30屆「傑出成就獎」。(頒獎人為學會會長、國立政治大學李蔡彥校長)

中原大學張雍講座教授榮獲「斐陶斐榮譽學會」第30屆「傑出成就獎」 以產學實踐造福人群

面對少子化的大環境挑戰,中原大學已連續三年達成滿招佳績,辦學成效深獲肯定。

中原大學連續3年招生百分百 推動AI大學成發展亮點

中原大學商設系學生勇奪2025 iF設計學生大獎「年度最佳」,展現國際競爭力。

中原大學《Story EMonster》勇奪iF國際設計獎 用設計深化兒童情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