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11月22日在張靜愚紀念圖書館秀德廳舉辦「中原70『傳承與創新:通識教育的時代使命』國際學術研討會」,邀集近110位國內外學者齊聚交流。研討會以人工智慧與全球化衝擊下的通識教育變革為主題,透過跨國論壇、專題演講與多場分組論壇,共同探討通識教育在新世代高等教育中的使命與未來方向。
研討會規劃以中原大學「全人教育」理念為核心的多場平行分組論壇,主題包含天學「全人教育的理論、信仰與使命」、人學「人文教育的挑戰與創新」、物學「科學思維與新世代通識教育」、我學「文學與生命理解」以及音樂「藝術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多位來自中原大學與國內大專院校的學者分享研究成果,內容涵蓋AI倫理、永續發展、人文素養培育與教育創新等議題,展現中原在跨域整合、教育研究與教學創新上的豐沛能量。
研討會特別邀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Tulin Ece Tosun 教授發表線上專題演講,介紹普渡大學「Cornerstone Program」在通識教育中如何融合人文精神與科技素養,並分享培養具備批判思考與跨域能力學生的實際策略,提供臺灣高教在通識課程設計上的重要啟發。

為深化國際交流,活動亦舉行「國際學者論壇」,邀請日本東北大學杉本和弘教授、韓國延世大學洪錫敏教授、香港教育大學趙永佳教授及李越民講師等多位海外學者,分享各地通識教育制度發展與改革挑戰。論壇中,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通識教育不僅關乎課程規畫,更是提升學生思辨能力、倫理意識與全球視野的重要基礎,對因應當代複雜社會議題具有關鍵性功能。




中原大學副校長吳宗遠於致詞中表示,中原自2000年成立通識教育中心以來,始終以「全人教育」為核心,以「天、人、物、我」四大面向推動教育發展。面對科技演進與社會快速變遷,通識教育更需展現整合力與創新性,協助學生建立理性思維、跨域理解與道德判斷等能力。他強調:「傳承固然重要,創新更是當代通識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並指出,中原大學自2024年起將通識教育中心升格為一級單位,展現中原對跨域學習及國際化發展的高度重視。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柯惠鈴表示,通識教育是中原七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基石。本次研討會不僅回顧通識教育的發展脈絡,更透過跨國學術對話凝聚未來教育願景。她期待中原在AI、永續與全球化議題持續升溫的趨勢下,能進一步提升通識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使學生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核心素養。

中原大學自創校以來始終堅持「全人教育」理念,致力於培育兼具專業能力與人文關懷的現代公民。本次國際研討會匯聚多方觀點與全球智慧,不僅彰顯中原在教育領域的深厚底蘊,也象徵七十年來「傳承與創新」精神的延續。此研討會所激盪出的討論與共識,將為中原通識教育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藍圖奠定關鍵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