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於5月3日舉辦「Malacecay to Tapang 原住民族文化走廊及文化表演」活動,成功吸引來自不同族群及國家的師生與民眾參與,創下原住民族活動歷年來最高參與人數的紀錄,為校園注入濃厚多元文化氣息,展現中原大學在推動全民原教與族群融合上的具體行動與深耕成果。
本次活動以「Malacecay」為主題,取自阿美族語,意指「合一」,象徵台灣多元族群共榮的精神。中原大學原資中心攜手「角聲公益協會」,透過豐富多元的文化內容,打造一場跨族群、跨世代、跨文化的深度文化饗宴,不僅促進師生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認識,也強化社區參與及文化共融的實踐力道。
活動當天,校園化身為原民文化的大舞台,設有逾百個展攤,內容涵蓋原住民族文創商品、傳統樂舞、文化文物展示與手作體驗等。多元的文化展現吸引來自南非、菲律賓等多國的外籍人士與本地社區居民共襄盛舉,年齡層橫跨老中青幼,展現高度的文化凝聚力與國際參與度。
其中,原住民族傳統樂舞表演最受矚目,現場鼓聲與歌聲交織,舞者以部落儀式與故事傳說為核心,演繹出原住民文化的生命力與美感,引發觀眾熱烈回響。現場四大主題手作工作坊同樣人氣爆棚,包括魯凱族花環頭飾、阿美族傳統頸鍊、藍染工藝與麻繩編織杯套等,讓參與者親身體驗原住民族手工技藝與背後蘊藏的生活智慧。
中原大學原資中心主任張彣卉表示,中心長期致力於提供原民學生全方位的學業、生活與職涯輔導,同時深耕全民原教理念,致力於打造友善、共融的學習環境。她進一步指出:「這次活動的圓滿成功,不僅是對原民文化的一次深度呈現,也是中原大學實踐社會責任、推動族群理解與尊重的具體表現。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文化平台,建立起校園與社區之間的良好對話,促進更多正向的文化交流。」
中原大學原資中心憑藉多年來在原住民族教育與文化推廣上的努力與成果,備受各界肯定。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也再次證明中原大學在推動原住民族文化永續傳承上具有領航地位。未來,中原大學將持續推動更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動,深化全民原教的實踐,以行動搭起族群理解的橋梁,共同朝向尊重、共好、和諧的社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