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於7月22日至29日舉辦「2025國際工作營 UNVEIL THE OLD TOWN」,邀請來自西班牙、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地的7位國際青年,與中原大學8名學生攜手走入中壢老城區,展開為期一週的文化探索與志願服務。
由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與願景青年網共同推動,透過跨文化合作與在地參與,青年們以實際行動喚醒歷史街區的記憶,讓老屋與文化重新被看見。
工作營以「揭開老城面紗」為主題,選擇「巷仔46文化共享空間」作為主要基地。這棟擁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老宅,在屋主陳俊有的努力下,從斑駁的歲月中重生,轉型為地方創生的據點。這裡不僅是青年們認識在地文化的入口,更是實踐公共參與的起點。
活動期間,志工們分工合作整理老屋,並在在地職人的指導下,體驗傳統「天井竹編」工藝。天井作為客家建築的中庭,不僅承載家族生活的核心意象,也象徵著光與風的流動;而竹編工藝則體現客家文化中細膩、務實且與土地緊密相連的精神。青年們在專注編織的過程裡,不只是學習技巧,更是親身觸摸歷史,體會文化的厚度。
除了修繕與工藝體驗,志工們還走入中壢夜市、中平商圈與老街溪一帶,透過導覽與觀察深入認識地方脈絡。夜晚的「文化廚房」則化身為最熱鬧的交流場域,青年們親手烹調來自各自國家的料理,在香氣與笑聲中分享彼此的飲食文化,呈現出最鮮活的跨國交流。
來自日本的 Yasusada Sato 分享,他一直在尋找能參與建築修繕的志工機會,這次整理老屋雖然辛苦,卻充滿樂趣,也是他最難忘的經歷之一。菲律賓的 Ma. Elizabeth Anne Pauig 則表示,原本只是抱著嘗試心態參加,沒想到這段旅程既有趣又收穫滿滿,更與不同國家的夥伴建立了深厚情誼。來自越南的 Hoang Thao Nguyen Nguyen 更直言,跨文化交流才是她最大的收穫,語言與文化的互動將成為她最珍貴的回憶。
中原大學學生們同樣有所成長。鍾雅涵回憶,竹編燈籠的製作過程一開始困難重重,但在找到規律後愈做愈順手;葛羽璇則提到,雖然整理老屋很累,但在彼此互相幫助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學生坦言,與外國青年交流起初是一大挑戰,但正因如此,他們更勇敢開口練習口語、分享文化,而那些課餘時的談笑與交流,也成為最珍藏的回憶。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杜哲怡指出,此次工作營希望透過「勞動與文化的交織」,讓青年們在親手參與的過程中,認識台灣的地方文化,也實踐公民參與與社會責任。未來將持續結合在地資源,規劃更多深具意義的青年志願行動,讓服務不只是單純的付出,更成為探索世界與發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