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iGER)」諮詢服務團隊於7月1日蒞臨中原大學,進行實地訪視與深度交流,關注中原通識教育推動現況與未來發展,並針對教學實踐、課程創新及資訊素養融入進行建設性對談。諮詢團隊充分肯定中原在通識教育領域的整體規劃與具體成果,展現學校落實全人教育、引領時代脈動的教育願景。
本次諮詢服務團隊由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暨iGER計畫總主持人李蔡彥教授帶領,成員包含華梵大學客座教授高柏園、中山醫學大學講座教授洪瑞兒、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馬尚彬及政治大學教授陳幼慧等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中原大學則由主任秘書閻亢宗、教務長皮世明、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柯惠鈴、副教務長院繼祖與人育學院院長彭妮絲等人代表出席,展現對通識教育推動的重視與持續投入。
活動由iGER計畫團隊經理林淑芬教授開場,說明計畫推動理念與核心價值,林淑芬強調:「沒有專業的通識是空洞的,沒有通識的專業是盲目的。」點出當代通識教育須與專業知識並進的重要性。接著,由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柯惠鈴簡報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之歷程與具體成效,特別在資源整合、跨域課程設計及教學創新等面向展現中原的特色。教務長皮世明則以「中原大學AI教與學推動現況」為題,分享本校如何回應人工智慧時代的需求,規劃開設AI基礎通識課程,結合各科系實務應用,打造前瞻且務實的學習模式。
座談交流分為行政組、教學甲組(通識一般)與教學乙組(資訊科技素養)三大場域,與會人員針對課程設計、學習成效評估與校內資源整合等議題深入討論。面對AI時代所帶來的教育挑戰,與會委員一致認為,傳統測驗已經難以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深度,建議未來可朝向專題探究與情境式評量發展。柯惠鈴主任則提出,課程中可引導學生運用AI工具進行資料蒐集與詮釋,透過跨領域專題、實地調查等學習設計,強化批判思考與整合能力。
本次諮詢活動交流熱絡、成果豐碩,與會委員對中原大學在通識教育的深耕與實踐表示高度肯定,認為中原大學不僅注重學生人文關懷與資訊素養之培育,更具備全人教育核心價值與全球視野,能積極回應高教轉型與產業變遷所帶來的各項挑戰。
中原大學近年積極深化通識教育,聚焦「全人教育」核心,推動跨領域課程與學生多元能力培養。自2021年起導入AI與永續議題,開設「自然科學與人工智慧導論」等必修課程,並結合SDGs設計多元選修模組,培育兼具專業與人文素養的未來公民。2023年起推動共學社群與社會實踐週,鼓勵學生走入社區、解決真實問題;2024年更獲教育部「數位人文跨域人才智慧領航計畫」補助,展現通識教育創新實踐成果。
此次iGER計畫諮詢團隊蒞校訪評,充分肯定中原通識教育在課程創新、資源整合與實踐導向等層面的努力與成果,展現通識教育領航者的實力,也進一步強化中原在高教轉型與人才培育上的關鍵角色。未來,中原大學將持續深化通識與專業課程的協同發展,厚植學生多元能力,實踐全人教育理念,為我國通識教育注入更多創新動能與永續發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