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5073
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01.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學生展現環境規劃的專業能力與競爭力

2050未來之城:中原地景建築系將桃園鐵路騰空廊道設計融入生活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推動的「2050桃園鐵路騰空廊道都市願景競圖」將在桃園鐵路地下化後,原本長期切割城市的鐵道區域,變身為緊密結合都市生活的帶狀開放空間。這是一項對未來都市發展的前瞻性計畫,由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擔任計畫主持,地景建築學系副教授劉為光共同主持,旨在廣邀全國年輕學子共同發想2050年未來城市的願景,特別聚焦於桃園都市生活的未來發展。

本次競圖吸引了全國12所大學17個系所,共計101件參賽作品的參與。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在這場競圖中脫穎而出,透過大三及碩士班學生的參與,共獲得1座貳獎、4件優選、8件佳作的優異成績。這不僅是對該學系師生努力的肯定,也展現了他們在都市設計與規劃方面的卓越能力。

地景建築學系林慶怡老師指導大三學生黃晨語、許芷菱、魯揚,以「城市前沿:埤塘公屋—鐵路骨幹與埤塘綠色細胞之串聯」為題,憑藉卓越的設計理念與執行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貳獎及四萬元獎金。

團隊設計理念關注2050年可能面臨的極端氣候挑戰,特別是在鐵路地下化引發城市擴張和埤塘消失的情況。為因應這一變化,以鐵道為綠色骨幹巧妙串連周圍的韌性細胞,同時將埤塘視為城市邊界,整合農村系統並同時降低災害影響,為未來創造出獨特而可持續的居住環境。這一概念既回應了2050年未來城市的課題,同時也充分運用桃園埤塘的地方文化特色,贏得評審的一致認可。

此外,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系同樣令人矚目的四件優選作品,不論是生態系統或社區生活動線,皆考慮到鐵道與周邊紋理的串連,也因此在評選過程獲得評審高度的評價。這些精彩的作品將為桃園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讓我們對未來城市的發展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其中,由吳庭羽老師指導大三學生黃荷珠、徐立耕、莊于萱以「與鳥同行」為題,突顯生態和人本共生的理念。透過將鐵道打造成人與鳥共存的生態綠園道,這個獨特的設計為居民提供了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由劉為光老師指導大三學生柯泳妍、林庭羽、黎穎璇以「蔓延」為題,運用鐵路園道進行綠地的延伸。這個設計巧妙地串起了破碎的都市生態系統,同時使用綠色空中廊道系統串連社區,提高了共融意識,為都市注入了新的生機。

同樣由劉為光老師指導大三學生杜東昇、曾琨昱、陳柏融則以「Walk on the Platform Again」為題,運用台地概念以複層站體串聯桃園車站前後站不同性質的空間關係。這個獨特的構想旨在整合前後站的開放空間資源,為車站打造出多元且具有活力的空間。

另外,由高銘傑、劉為光、周融駿老師指導碩士班學生黃曉琳以「藍織桃園」為題,將鐵路廊道重新打造為帶狀蓄水淨化再生系統。這個創新的概念旨在提升水環境的韌性,以應對極端氣候的挑戰,展現了對環境永續發展的關切。

這些優選作品不僅展現學子對城市發展的創新思維,更融入生態和社區元素,突顯對永續發展的重視。這次競圖評選考慮的面向包含鐵道地下化後的2050未來城市課題,同時也必須面對周邊都市紋理以及桃園環境特色進行都市設計的延伸思考,為未來桃園鐵路騰空廊道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設計靈感,同時也啟發了人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與期待。

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的教學目標,在於訓練學生提升對人文及生態環境的敏感度,並熟悉都市複合議題的規劃,引導研究課題多元面向的思考,以及強化邏輯論述的能力。持續透過實務計畫的合作及參與,讓學生能有機會面對真實的環境課題,最後經由成果展出啟發民眾對環境發展的想像,並提升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就感,充分展現地景建築學系在設計教學的專業能力及學生競爭力。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