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00 485

【中央社】中原新創團隊開發AQR非動力式製水裝置

吸附濕氣取水免靠電 新創開發助災後重建

中原校友組成的新創團隊開發非動力式製水裝置,吸附濕氣後,透過升溫加熱就能取得乾淨用水,不需依靠電力,可用於地震災後重建,並助缺水地區解決飲用水問題。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今天舉行106年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頒獎典禮,共有16個團隊獲獎,現場也展示新創團隊的成果。

中原大學校友成立垠猿有限公司,設計「AQR非動力式製水裝置」,晚上吸附濕氣後,白天利用陽光照射使裝置升溫加熱,就能取得乾淨用水,獲得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補助。

垠猿共同創辦人鄭凱駿表示,日本311地震帶來嚴重衝擊,災後因斷電而無法及時供應水源,台灣也是地震頻繁發生區,因此團隊開始研究水資源,並從除濕盒概念發想,在如同火箭的瓶身裝置黏貼吸附劑,吸附濕氣後再透過加熱系統,讓水和吸附劑分離,藉此取得乾淨用水。

垠猿共同創辦人羅泓偉指出,製水裝置只要在濕度高於35%的地區就可使用,如非洲奈及利亞平均濕度達40%,台灣平均濕度達70%,都可使用此產品,以35%濕度地區為例,利用晚上6至8小時吸附濕氣,再用白天進行脫水,1天就能取得10公升用水,如果濕度更高,集水容量還會更高。

鄭凱駿表示,這項產品除了可用在災後重建上,也可以解決缺水地區的飲用水問題,產品最快預計今年底就會上市,目前團隊已經和法商洽談合作,希望進軍中東、非洲等國家,同時持續優化產品,並和台灣的廠商洽談合作。

(以上節錄中原大學部分報導)

資料來源:中央社/記者許秩維

更多新聞

中原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定睿,專注二維材料與先進元件研究,相關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中原大學陳定睿攜手MIT研究登上《Nature》 推進次世代奈米電子元件技術

中原大學學務長金亭佑(前排中)連續三天親自帶隊前進災區,與師生並肩投入清淤復原。

中原大學支援馬太鞍災後復原 中秋連假號召120人次前進災區

中原大學與資源循環產業推動協會合作,促成「資源循環與企業產學合作備忘錄」簽署盛會。

產官學攜手邁向淨零 中原大學與75家企業簽署M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