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686期》推動全人教育 台灣高教解答
大學教育是促使社會變遷的酵母,誘發社會進步的動力。然而少子化、人才出路、資源分配等問題,讓大學經營在今日面臨多重挑戰。到底台灣的高等教育應該走向何方?大學四年,學生除了深化專業知識,還要逐步配備品格、態度、世界觀、團隊精神等軟實力,也許「全人教育」就是一切的起點,也是一切的解答!
中原大學攜手竹霄社區開發「樂福米」 青銀合力翻轉老農村
位於桃園八德區的竹霄地區有著豐沛的湧泉埤塘生態,出產品質優良的竹霄米。為了讓社區在地農產及農村特色被看見,中原大學師生今年與竹霄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舉辦數場「歡喜來稻陣—竹霄伴手禮工作坊」,開發以米製品為主的創意商品,再結合中原師生用心的包裝設計,讓這份「樂福米禮盒」賦予傳統農產新定義,更為參與製作的社區長輩建立快樂與自信!
中原大學榮獲教育部與交通部雙肯定 落實交通安全宣導 演練大車「內輪差」
有鑑於近來發生多起因大車轉彎視線死角導致傷亡的意外,中原大學於11-13日擴大舉辦「校園安全暨全民國防教育」宣導週活動,攜手中壢警察局、監理所等單位,把大客車開入校園實際演練,讓學生親自體驗「內輪差」的視線死角,經歷一場難忘的交通安全課程。
《聯合報》中原大學註冊率99.97 % 歸因全人教育「玩真的」
已連續三年勇奪公私立綜合大學大學部註冊率第一名的中原大學,今年大學部註冊率再創99.97%新高,校長張光正表示,這正是中原大學推動「全人教育」受到家長與社會各界的肯定,才能不斷創造許多第一名的好成績!
用愛串連五縣市 中原大學推動青年志工以技能專長服務社區
為了培育青年學子運用專業服務社會、造福人群,中原大學持續推動服務學習、鼓勵師生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今(108)年更承接教育部「青年教育志工推動中心」計畫,有系統地整合北、中區共五縣市、十個服務據點的資源與志工服務能量,協助青年志工運用專業技能走入社區。像是中原大學種籽團為桃園新住民學童提供課業輔導、農村故事行銷志工團運用影片及導覽地圖推廣農村文化、志願服務記者團採訪並報導青年志工服務故事、淡水屯山社區志工團隊服務社區長者等。中原大學希望為社會培育具有熱情與關懷的年輕人,擴展更強大的志工服務能量!
用心聽!好好說!嚴長壽蒞臨中原 與聽障高材生談如何定義自己與世界
中原大學每年皆會舉辦不同面向之講座,並邀請相關業界人士到場與學子分享觀點。今天(30日)便邀請公益平台基金會嚴長壽董事長,與雅文基金會的聽損朋友林以婕來共同擔任「用心聽好好說-重新定義自己和世界」的主講者,為中原的同學們分享如何傾聽自我心聲,定義世界。論壇由人育學院院長—楊坤原主持,期望透過三人對談之方式,給予聽眾更輕鬆、多元之想法。
慶祝64校慶 落實全人關懷 中原大學附設冠英心理治療所揭牌
108年10月19日適逢中原大學64週年校慶暨校友日,中原成立全國第一所大學附設心理治療所,並於當日上午舉行「冠英心理治療所」及「張強鈞生理回饋治療室」聯合揭牌儀式。張光正校長感謝心理系湯立平校友慷慨捐助心理治療所,並以父親湯冠英教授之名命名空間,而張強鈞校友母親為感謝中原栽培,在兒子過世後仍延續其志願捐助支持心理治療所之建置,令人動容。中原大學附設冠英心理治療所之設立將更落實全人教育對心理與心靈的關注,讓中原心理學發展邁入嶄新的一頁。
中原64 典範全人 以榮譽成績及嶄新風貌喜迎校友回娘家
中原大學64週年校慶暨校友日活動於10月19日熱鬧登場,近五千位中原校友返回母校歡度校慶獻上祝福。今年共有11位中原人榮獲「傑出校友獎」,實英實業董事長邱秋林校友亦再度允諾捐款六千萬元協助中原發展。迎接校友返校,中原大學近日陸續完成多項重要工程,打造友善校園環境,讓中原校友感受到母校的蛻變與成長,更以中原為榮
《信傳媒》台塑集團第一位》從癌症患者到工研院院士 林健男:大家只看到成功卻忽略背後的辛酸與努力
工研院15日於新竹院區舉辦「第八屆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新科院士名單上出現了台塑企業董事長林健男,在台上親自由總統蔡英文頒授工研院院士證章及證書,他成為台塑集團有史以來第一個工研院院士,在致詞時,談到感謝家人的支持,他當場落淚。
台灣康寧總經理 曾崇凱校友 了解自己才能創造獨有價值 豐富人生
「我不是很認真上課的學生耶!」工業系校友曾崇凱開懷著說。回憶那段在中原唸書的日子,雖然在專業知識的汲取上沒有牢記至今,但全人教育的薰陶,尤其是通識課程傳授的人生哲理,卻烙印在曾崇凱心上,不僅讓他了解自我價值何在、培養他凡事感恩惜福的態度,更註定了他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
《107學年度優良導師專題報導》應外系李家遠:Don’t sweat the small stuff, and it’s all small stuff!
上課鐘響後,若你在人育學院聽到活潑逗趣的口哨聲伴隨著輕快的步伐向教室走來,肯定是李家遠老師沒錯!如此鮮明樂觀的個人特質不僅是家遠老師的特點,也是備受導生喜愛的原因。
《107學年度優良導師專題報導》機械系許政行:創意需要扎實的基礎來扶持,老師就是他們的後盾!
年齡的差距常常是一條大鴻溝,阻隔了晚輩與長輩良好的溝通,但是代溝這問題在許老師身上卻不曾發生。學生們願意敞開心房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師生間的「相處原則與完全信任」就是王道,許政行老師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