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職員團契Easy生活講座首場 – 談「骨質流失及其預防」
本學期的教職員工團契聚會為使同仁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餘,於身、心、靈上獲得滋潤,特將活動形式調整為每月一次的「Easy生活講座」,為同仁的身心充電、打氣。首場Easy生活講座由生科系系主任蔡敬民分享「骨質流失及其預防」。
輔導知能研習營 – 獲師生熱烈迴響
學務處心輔組於12月13-14日,假竹東大聖休閒渡假中心舉辦九十二學年度「義工輔導知能研習營」。參加對象包含本校學生輔導中心義工、老師,另外並邀請中央及元智輔導義工10名,合計約90名師生共同參與此年度盛會。心輔組表示,為提升同儕服務工作多元化,同時精進教師專業知能,此次研習內容涵括人際與兩性關係、創造力與潛能開發、舞蹈治療三大主題;研習師資則邀聘來自全省各地相關領域專業人士,進行活動引導。
榮譽工學博士葛蘭克拉克教授 – 獲頒學位話說從頭
學校行銷新趨勢 突破舊有範疇 吸引人才就讀大學之門愈來愈寬,國內大學校院由1993-94年統計的51所至目前已高達151所(含軍警校院),造成近幾年高中畢業生供不應求之勢,競爭可說非常激烈。除了新設私立大學面臨報到率不足的經營壓力,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甚至國立大學為了吸引高素質的學生就讀,推出許多新行銷手法,來彰顯各校的獨特性與專業性。有先知卓見的學府,除了強調在教學課程的安排上賦與實務的學習體驗,並加強推廣各校獨到的陶養人格理念,以求學生能真正學有所專精與擁有良好的職場倫理,符合企業的需求,提升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競爭力。
七年級生的出路在哪裡? – 蔡詩萍蒞校演講
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七年級生的競爭力何在呢?聯合晚報主筆蔡詩萍告訴您!蔡詩萍應本校青年領袖社邀請於12月8日晚上7時,假土木館講堂舉辦「七年級你的出路在哪裡?」講座,計有本校、中央、清雲大學同學及社區民眾二百多人參與。蔡詩萍從七年級生的特質與時代趨勢,為同學解析如何認識自己,進而彰顯個人優點,邁向成功的人生。
飛躍的羚羊「紀政」 – 談運動與人生
全人體育週壓軸好戲-專題演講「運動與人生」邀請飛躍的羚羊-紀政蒞校與同學分享健康的運動觀念。12月5日上午8時50分,紀政假科學館地下講堂,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與同學分享運動為人生帶來的好處,最後並示範目前最HOT、最自然的「健走」運動要訣,與會同學紛紛起立一同練習,會場氣氛熱絡。
讓人不只是笑的喜劇「豆漿大王」 – 探討台灣生命力
黑門山上的劇團繼「愛情大亂鬥」、「十三角關係」後,12月2日晚上7時30分再次蒞臨本校,此次共有500餘位師生齊聚音樂廳欣賞劇團帶來的2003年新作「豆漿大王」。在戲劇結束後,該團團長謝念祖並舉辦座談會,與戲迷對談。
教職員團契 – 邱清泰分享家庭與婚姻新觀念
前心理系系主任邱清泰,應本校教職員團契邀請,於10月16日中午12時,於恩惠堂以「家庭與婚姻」為題進行演說。他藉由自己與夫人相處的實例,及多年來擔任心理輔導員的經驗,講授如何營造和諧的家庭關係。
賦予老宅新生命 開創建築新典範 – 林長勳校友專訪
中原大學校友總會創會理事長林長勳學長(建築系54級),是建築系第一屆畢業校友,擁有三十年的建築師執業經驗,近年來更參與「北福、大稻埕」建設案,將這棟具有大稻埕地標意義的古建築物仿建、換新裝,成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商業辦公大樓,締造台灣古蹟活化的新里程,同時也提昇他本身的經驗值,成為具有新時代意義的建築師。
東友科技黃育仁總經理-第五局下半觀點 談畢業生前程規劃
東友科技總經理黃育仁於6月17日下午3時,假工學講堂,以專業經理人的角度,結合熱愛的棒球運動,以「第五局下半的觀點」為題進行通識課程「前程規劃講座」之專題演講。黃總經理認為,生涯無法規劃,只能「佈局」、「因應」,因此他在講座中詳細為同學解說進入職場應有的技巧與態度。
全校動起來 – 落實「校園防制SARS關懷牧養」工作
全國各級學校在面臨史無前例的SARS疫情危機時,如何防堵來勢洶洶的病毒入侵校園呢?本報特別專訪在本校SARS疫情防治上扮演重要推手的學務處衛生保健組組長兼心理輔導組組長尤嫣嫣,回顧及展望本校「校園防制SARS關懷牧養」工作。
門諾醫院院長黃勝雄 – 智慧話語勉社會新鮮人
原本預計於6月7日,假恩慈樓前草坪舉辦的「戶外畢業典禮」,在五月底教育部宣佈「預防SARS疫情擴大,建議各校畢業典禮暫緩」後,本校被迫取消「第45屆畢業典禮」。其中原本受邀於畢業典禮中演講的花蓮門諾醫院院長黃勝雄,在接獲畢業典禮取消的訊息後,仍然將其原本預計於畢業典禮中勉勵畢業生的話語傳來本校,將其人生經驗分享給即將離開校園的社會新鮮人。
從流行病學看AIDS、SARS – 籲同學相互關懷 降低災難傷害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潘榮隆5月21日蒞校擔任人生講座講員。潘教授於該日上午十時,假恩惠堂,以「中原擺渡」為題,從流行病學角度,與同學探討AIDS、SARS流行疾病主因,並提出「瘟疫與文化共存」觀點,引導同學思考”災難”與”疾病”背後的深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