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中原大學創校四系之一的土木系晚間席開150桌慶祝,張善政市長亦親自出席。

《理財周刊》中原土木工程學系七十年:見證臺灣建設的脊梁

10月18日於桃園舉辦的「榮耀70.中原永續」晚宴,由中原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四區系友會聯合主辦,現場聚集逾一千五百位系友與貴賓,桃園市長張善政也親臨致詞祝賀,共同見證屬於中原的榮耀時刻。這場活動不僅回顧學系七十年的發展,也體現中原人在國家建設中的長期角色。

七十年的厚度:從石門水庫到十大建設

1955年中原創校,土木系隨之成立。數年後因應石門水庫工程需求,水利系正式設置。自此,兩個學系在戰後重建與重大基礎建設中扮演關鍵角色。中區理事長顏呈仰回顧指出,從石門水庫、十大建設、公路網到捷運系統,幾乎所有重要工程都能看見中原系友的貢獻。他說:「無役不與,是我為中原七十年下的註腳。」

這些校友遍布政府部門與民間企業,在結構安全、防洪治理與都市開發中擔任要角,推動了臺灣城市化的進程,也為後進鋪設了典範。

面對少子化與AI浪潮的調整

北區理事長簡溢峰指出,理工科面臨少子化壓力,但中原土木仍維持穩定招生與完整課程體系。他認為,「工程的本質是精密與責任。」建設不是舊時代的勞力象徵,而是結構精準、科技應用與永續治理的實踐。

桃園區理事長陳敬賢則強調,「在AI快速滲透的年代,資料分析與模擬整合固然重要,但現場的專業判斷仍是核心。判斷力仍仰賴人腦的經驗與專業。土木工程的現場充滿變數,AI能輔助分析,但無法取代工程師的判斷與臨場應變。」他認為團隊協同是土木領域的核心,也是AI無法模擬的價值。他進一步提到,「中原的力量在於互助與延續」,中原的學長姐傳統一向強調提攜後進,從在校的獎學金制度、實習機會到畢業後的就業推薦,這套文化成為系友之間的穩定支撐。

土木系友會
中原土木工程學系系友會理事長與主任現場合影。莊清鏘系主任(中)、桃園系友會陳敬賢理事長(左一)、北區系友會簡溢峰理事長(左二)、中區系友會顏呈仰理事長(右一)、南區系友會楊佳璋理事長(右二)

工程的永續性:技術與社會責任並行

南區理事長楊佳璋從ESG角度出發,「中原土木是最永續的。」他語氣堅定地說。

他提到,從臺北101到台積電南科廠房,許多關鍵基礎設施的結構設計與施工都出自中原系友團隊。「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所有高端製程都要建立在穩固的結構基礎之上。」這樣的觀點,也呼應當前全球ESG潮流下的工程治理思維:土木不再只是建築物的支撐,更是社會運行與環境平衡的基礎邏輯。

代際傳承:從榮耀走向責任

七十年來,中原土木工程學系培育出跨越三代的專業人才。從石門水庫的創世代,到推動捷運與智慧城市的中青世代,中原人始終保持紀律、務實與專業。

顏呈仰表示:「無論在哪個時代,中原人都選擇站在建設第一線,為國家的基礎打樁。」這份精神也延伸為系友會的行動核心─搭建平台,讓新生代站上前輩的肩膀,這樣的信念成為學脈間延續的根。

中原人的氣質:堅韌、團結、低調務實

當被問及如何定義中原土木人的特質時,陳敬賢給出兩個字:「堅韌」。

他說,中原的教育嚴謹,學生成長過程中學到的並非僅是技術,而是面對挑戰時不退縮的態度。其次是「團結」─三個班的學制讓系內形成緊密連結,這份凝聚力延續至社會,也成為校友網絡能長期運作的基礎。這樣的氣質,也讓中原系友在業界之間維持長期信任與合作。

七十之後:以行動延續價值

活動尾聲,四區理事長各自發表期許。北區強調傳承精神,中區關注智慧工程,南區著重再創價值,桃園區以感恩為主題。

這些語句構成一幅延續的座標─從歷史走向未來,從榮耀邁向行動。這些觀點形成共同方向─讓學脈持續前進,讓中原精神在每一代工程人身上延伸。

中原土木工程學系七十年,這場系友會見證歷史的座標,與產業的縮影。當代工程已不再僅是建築與結構的問題,而是如何在科技、永續與人文之間找到平衡。

【資料來源】《理財周刊》 文 ‧ 許洛婕

更多新聞

活動展現中原大學全人教育精神與產業接軌實踐。師生合影留念,紀錄難忘的職涯啟發時刻。

【科技新女力引領未來】中原電機系畢業學姊座談 啟發學弟妹職涯新視野

01 中原大學師生團隊於「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勇奪1鉑金、3金、1銀、1銅佳績,表現亮眼。

連續三年奪冠!中原大學勇摘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鉑金獎」

中原大學國際親善大使團連續兩年受邀擔任國慶禮賓人員,以整齊隊形與自信笑容展現青年風采。

中原親善大使團再登國慶舞台 禮儀風采驚豔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