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發中心於2025年7月17日至18日舉辦「2025前瞻薄膜科技論壇:尖端材料與薄膜分離技術於醫療應用暨永續能源發展」,邀請來自日本與台灣的八位頂尖學者與研究生共同參與,聚焦精準醫療、生醫膜材料與綠能科技等關鍵議題。論壇為期兩天,於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發中心登場,活動內容涵蓋專題演講、學生簡報與跨國研究交流,致力打造深化台日科研合作與人才培育的對話平台。
此次論壇舉辦的目的在於因應全球對於抗污膜材、液態活檢平台與綠色製程技術的迫切需求,深化薄膜分離科技於尖端醫療與永續應用領域的跨國合作潛力。藉由中原大學長期推動之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本論壇亦展現大學科研中心於國際合作推展、青年學者培育與研究成果輸出方面的重要角色。論壇主要透過三大面向推動國際科研交流。首先,邀請學者進行跨領域專題演講,內容橫跨雙離子材料、放射線製程、高分子合成等前沿研究;其次,安排台日學生進行口頭簡報與互評回饋,強化青年學者跨文化科研交流;最後,透過座談與餐敘深化合作對話,促進未來共同研究、論文發表與研究人員交流計畫的展開。
本次論壇共規劃八場邀請講題,台灣講者包括中原大學化工系Maggay教授介紹多功能膜於廢水處理應用;中正大學周盈年教授分享雙離子抗污改質技術;陽明交大張佳智教授介紹於菌體感測應用之功能性高分子;臺灣大學彭之皓教授展示以troponoid介導乳化聚合製備共聚物之新法。來自日本的講者則有群馬大學覺知亮平教授、東京藥科大學矢內光教授,以及來自國家量子科學技術研究所(QST)的瀨古典明與大道正明教授,分別就後聚合修飾策略、氟取代陰離子穩定技術、放射線高分子改質等議題發表最新成果。
學生簡報環節同樣精彩,來自中原大學薄膜中心的博士班學生劉士宏與碩士生盧冠瑾,與來自群馬大學的博士生Kiho Matsubara、碩士生Koki Kasai,及東京藥科大學博士生Reon Sano進行研究簡報與互評。該活動不僅強化學生的國際簡報與回饋能力,更讓台日年輕學者相互熟悉研究脈絡與技術強項。
本次論壇也促成多項實質成果。日本熊本大學兩位研究生已確認將於2025年秋季來台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研究合作,並由國科會提供相關補助支持,預期將共同發表具國際水準的合作論文。同時,中原大學亦與日本QST機構初步達成技術合作意向,針對高分子膜材之放射線功能化技術展開跨國試驗驗證。
中原大學薄膜研發中心主任張雍講座教授表示:「此活動推動台灣與日本兩國之間的實質學術交流,透過交換研究生、邀請國外青年學者來台實習,提供日本學術界了解台灣研發能量的第一手機會,也為我國薄膜科研於高階醫材與綠色能源材料的國際能見度奠定更深厚基礎。」
未來,中原大學與日本合作單位將持續推進雙邊於雙離子材料應用與薄膜分離技術之共同研究,目前已在創新高階醫材的分子結構設計方面取得初步突破,預期共同發表國際期刊論文,進一步擴大亞太區科研合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