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舉辦「113學年度全人關懷獎決賽暨頒獎典禮」,於114年6月8日表揚長期投入志願服務的優秀學生與團隊。為擴大影響力,今年活動首度增設「人氣獎」,並透過實體與線上展覽邀請全校師生投票,鼓勵青年以行動實踐全人教育精神。
本屆活動共選出12組團體與10位個人進入決賽,經評審審查後,分別頒發第一至第三名、佳作與人氣獎等獎項,展現學生多元而深刻的服務歷程與社會關懷。
團體組第一名由服務學習中心輔導的「第一屆文編團」獲得。該團隊長期關注新住民、新二代與跨國移工議題,透過文字報導、Podcast 與社群經營,致力於破除刻板印象,促進理解與對話。成員表示,許多人對這些族群的認識仍十分模糊,他們希望透過青年視角的報導,讓更多人看見真實生活,多一分尊重與包容。
團體組第二名由唯一的海外團隊「中原大學馬來西亞海外志工隊-華馬尬意哩」獲得。該隊赴馬來西亞吉打州,與育幼院與在地華文中學合作,推動華語教學與文化交流。他們設計融合夜市遊戲、燈籠彩繪與原住民民謠的課程,傳遞台灣文化的溫度與創意,也協助當地學生籌辦迎新活動,短短三週內累計服務超過280人次。
成員分享,原本只是想教中文,卻發現陪伴與互動比教學更重要。「有時只是一起聊天或玩遊戲,就能讓孩子打開心房。我們也從中學到很多,是一段會一直記在心裡的經驗。」團隊返台後也持續辦理成果發表與文化活動,延續這段跨國交流的感動。
個人組第一名由特殊教育學系徐黛儀同學獲得。她長期參與特殊兒童與家庭服務,在陪伴與實作中不斷調整專業與實踐經驗,逐漸成為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橋樑。她在報告結尾分享:「特教之路的絆腳石,是我邁向理解特兒的基石,也是我成長的墊腳石。」這段話深深打動在場每一位聽眾。
今年首次設立的人氣獎,由 GOGOLife 團隊獲得。該團隊由企管系與商設系學生組成,與「智家人」品牌合作,針對長者科技學習設計品牌視覺與陪伴概念,讓科技變得更貼心、更有人情味。學生主動投入設計與社群經營,從細節提升品牌形象,服務成果觸及逾千位長者。
「人氣獎」投票期間,GOGOLife 團隊共獲得299則按讚與44次分享。團隊表示,很多長輩不是不願意學,而是缺乏有人在旁陪伴,因此希望透過設計讓科技成為拉近人與人距離的媒介。
活動中,參賽學生也分享服務歷程帶來的感動與轉變。有學生表示:「為了準備比賽資料,才發現自己原來做了這麼多事,雖然微小,但卻很有力量。」也有學生說:「在服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得到的遠比付出的還要更多,這是一段不同凡響的大學冒險。」
本屆活動邀請多位長期深耕志願服務與社會實踐的專業人士擔任評審,包括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公共參與組組長蔡君蘋、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顧問劉香梅、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邊境行動協會秘書長賴樹盛、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理事長劉兆雯、黃烈火社會福利基金會副主任莊茗雲等。評審團從多元角度評選,並鼓勵學生深度反思服務歷程的社會意義與專業連結。
中原大學學務長金亭佑表示,服務學習不僅是知識應用的實踐場域,更是學生理解社會、回應問題的養分來源,期許學生能在過程中發展出關懷社會的行動力。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組長蔡君蘋也提到,服務學習最大的價值,在於引導學生看見自我成長與持續學習的可能性。
中原大學「全人關懷獎」自95年起辦理至今,已成為服務學習的最高榮譽。服務學習中心持續推動競賽、成果展與多元參與平台,鼓勵學生在行動中培養社會責任感與公共參與力。今年暑假七月,學校更將辦理國際工作營,邀請海外青年與本地學生共同參與地方文化體驗與空間改造行動,實踐「從中原出發,連結世界」的教育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