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原大學表現勢如破竹,縱使少子化浪潮衝擊高教教育,依然穩坐新生註冊率連續五年100%的寶座,還勇奪《遠見雜誌》「2025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全國私立大學第一名,包辦「非上市櫃公司最愛大學生」與「資訊科技業最愛大學生」私校榜首。究竟,中原大學是怎麼練成企業眼中最愛的明星學校?
走進中原大學,映入眼簾的是翠綠的草地、整齊雅致的建築,展現濃厚的美學氣息吸引。雖然校地不大,卻規劃地井然有序,建築美學透露著設計學院的深厚底蘊,這裡綠樹成蔭、草坪清新,為學生營造出一片鬧中取靜的「小綠洲」。
和清幽的校內相反,一走出校園就是熱鬧滾滾的中原夜市,步行幾分鐘即可抵達中壢火車站,從美食、購物到交通一應俱全。無論是外縣市學生還是在地學子,都能享受到便利的交通與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自1955創校至今,70年來中原累積的優質口碑與穩健辦學,即便在少子化的大環境,新生註冊率依然穩穩百分百,實力驚人。
課程緊扣產業脈動!學生不只會讀書,還要會實作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自信地說,能躍上《遠見》「企業最愛大學生」私校第一,關鍵在於課程緊扣產業需求,強調社會實踐與知識落地。學校近年不僅積極規劃AI課程,也重視淨零轉型的產業趨勢,強調AI應用與聯合國SDGs目標結合,培養學生善用科技、造福社會的素養,而不是被新興科技宰制。
「我們強調學用合一,而且做得非常徹底。」李英明說:「我們的學生不只要學習知識,更要學會如何將知識轉化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淬煉,讓學生在未來的職場上非常受用。」
少子化浪潮下,許多大專院校都面臨招生困境,然而,中原大學的註冊率不減反增,不僅連續五年新生註冊率100%,還有三成學生放棄公立學校而選擇中原。為何能有如此佳績?李英明指出,這要歸功於學校70年累積的品牌效應與聲譽。
重視全人教育、校友熱心力挺,打造有溫度的教育
「中原大學歷史悠久,又是基督教學校,我們累積了一定程度的聲譽。而且我們課程非常接地氣,重視知識落地。」他強調,中原的校友非常多,不僅會熱心捐款、回饋母校,許多學生也是由校友子弟介紹報考。
此外,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中原大學對學生輔導非常重視。在原有的諮商輔導機制外,也結合立校的基督教信仰與鄰近教會、關懷機構的資源,建立完整的關懷網絡。同時,中原也積極推動健康促進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體現立校以來的「全人教育」精神。多年的努力,讓中原4度榮獲教育部的友善校園獎。
李英明說,中原大學的學生輔導工作做得非常紮實。家長與學生都感受到學校的用心,也讓學長姐樂於推薦學弟妹報考。
與鄰近的中央大學、元智大學相比,中原以基督教辦學精神展現最大特色。李英明強調,中原強調理念治校,從教務到學務、總務、研究,全都圍繞著全人教育與社會責任展開。「我們認為大學不只是傳授專業知識,更要關懷社會、幫助解決社會難題。」
這樣的理念,使中原不僅培育專業人才,更培養學生成為有溫度、有責任感的未來公民。
全台首創量子學院,中原搶先布局未來
為了展現學校特色,2022年中原大學更成立全台第一所專注於量子計算的「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積極培養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系統整合等全方位能力的學生。
為了成立量子學院,中原特地延攬國內量子領域權威張慶瑞擔任量子資訊中心主任,更建置全台最完整的量子電腦設備,並與比利時知名半導體研究機構IMEC、輝達(NVIDIA)等知名大廠合作,推動量子金融、量子AI等跨界應用,立志成為台灣量子運算研究的重要基地,為業界培育更多人才。
展望未來,李英明認為,新世代的學生必須面對兩大挑戰,第一是科技的指數型成長,二是地緣政治帶來的快速衝擊。他強調:「未來的人才,不管主修是人文還是理工,都必須具備數位轉型、量子轉型的能力,而且要跨域發展。狹義的單向專才已經不夠用了,人類需要成為全方位、有彈性、能適應外來衝擊的人才。」
迎向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原大學正是以這樣的全局視野出發,積極培養學生多元能力、國際競爭力,幫助他們站穩腳步、迎接挑戰。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 劉芮菁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