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踏進服務學習,是接觸到教育部數位學伴計畫,覺得有很多數據可以寫成研究,新進教師沒有任何資源,只能想盡辦法找研究主題,接著資管系廖慶榮老師邀請擔任數位學伴計畫共同主持人,並開始開設服務學習課程,將數位學伴計畫模式推廣至育幼院,接觸與一般家庭不一樣的小孩,感受到他們的學習落差及陪伴需求,認知到透過科技幫助孩子不僅帶給他們課業上的成就也帶給他們心靈上的陪伴。
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真的不容易,不僅要有正式課程內容、融入服務學習、讓學生參與服務,無法體會其意義的學生常會誤認為服務學習是讓學生繳學分費來做服務,因此初期課程時,教學評量分數總是慘不忍睹,漸漸了解期初建立學生在服務學習義涵及動機的重要性,學生漸漸地感受到大學真正的價值除了成就自己,還要為社會關懷盡責,服務不是只有自己付出,其實自己在人際溝通、自我表達、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及同理心方面的收穫是更多的,從成就自我、到成就他人、到真正獲得全人教育的經驗,這比單純在教室裡聽課或從書本中學習要強許多。
簡老師自己的收穫則從研究上面轉變成與教研及服研合一,從研究上去評估服務學習課程的成效與影響,進而促進課程與服務的改善,落實理論與實務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