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建築延續59年優良傳統 學生作品展現土地與人文社會關懷
為了呈現大學五年的學習成果,中原大學建築系今年在台北松山菸廠舉辦畢業展,延續中原建築一貫的社會關懷精神,六十八位畢業生作品有人關注老人長照議題、有人關懷失智症病患,更有許多學生以家鄉環境再造為規劃,希望以建築專業讓故鄉更好。中原建築以五年的時間培育一顆顆關懷社會環境的種子,努力在各處開花結果,為社會帶來改變的力量!
舞動大學青春—第63屆運動會啦啦隊專訪
中原大學舉辦創意啦啦舞錦標賽行之有年,回顧當時揮灑汗水與青春的時光常是許多中原人一輩子難忘的回憶。倘若能有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這些團隊們還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投入嗎?
智慧創新跨領域人才培育 中原大學物聯網應用 創造未來新視界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電子碩陳萬來校友 逆轉人生 無所畏懼 用愛「滑」向全世界
「教育是翻轉貧窮的一把金鑰匙!」,當年,揹著29萬助學貸款、以五專同等學歷考上中原電子所的陳萬來校友,深刻體會到教育是如何反轉了他的人生,在求學、創業路上,他憑著一股「無所畏懼」的精神勇敢闖蕩;如今,他所經營的振躍精密滑軌公司已是全球市占第一的高階辦公家具滑軌供應商,也是全球最環保的綠滑軌。強調人物境共好共榮的他,為人處世與中原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中原大學「未來的光井」打造畢業季 全人標竿李佩宣逆轉人生
迎接畢業季,中原大學每年都設計不一樣的主題歡送畢業生,今年由建築系師生聯手打造「未來的光井」裝置藝術,吸引許多學生及社區民眾拍照打卡或駐足欣賞。此外,土木系李佩宣同學獲頒「全人標竿獎」特優,李佩宣不畏逆境品學兼優,除了半工半讀還到國小輔導弱勢孩童課業,在她身上看到中原大學落實全人教育對學子產生的影響與改變!
中原大學景觀系運用環境設計專業 為台灣打造宜居城市
中原大學景觀系學生在畢業前夕針對都市變遷下的城市發展提出理想藍圖,有學生探討桃園鐵路地下化之後,新增的都市廊道和週邊城市縫合的議題,包括新的中壢站、中原大學站和內壢站週邊的環境景觀再造,也有同學關心台北松山機場釋出後綠地空間規劃、轉型中的新竹市科技區特定計劃區發展以及桃園許厝港溼地候鳥航線共榮圈議題等。學生秉持對土地與社會的關懷,期望能以環境設計專業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基督教論壇報》期待成為未來智慧醫療照護先鋒 嘉基與中原主內機構產學合作
嘉義基督教醫院與中原大學為開展跨機構醫研合作,建立「醫」與「學」產學合作關係,於今天(29日)上午簽訂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協議書,期盼藉由跨領域合作在學術合作、研究發展、圖書與資訊等方面能展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以提升雙方研究能量。
2019智慧製造暨服務論壇 建構智慧化藍圖 提升企業人才知能
本校領導力發展中心於5月25日舉辦「2019智慧製造暨服務論壇」,邀請具引領企業營運發展有豐富經驗的校友包括:國內知名的友嘉集團朱志洋總裁、現任台達電子張訓海營運長以及全聯實業謝健南執行長進行演講,共同討論台灣未來產業智慧化的發展趨勢。分享企業在面臨產業環境發生重大改變時,如何經由人才知能提升,建構智慧化藍圖,進行轉型、迎接挑戰。
《客家電視台》中原大學生田寮社區服務 體驗客庄人情味
學習不僅限教室,中原大學師生前往新竹縣橫山鄉田寮社區進行社區服務,讓青年學子體驗傳統農村生活與人情味,除了為田寮社區帶來年輕的活力與朝氣,學生們也學得課本外的關懷心。
中原大學「離校令」 鼓勵學生發揮專業走出校園做公益
學習不只是在學校!為了讓學生走出教室、用所學知識關懷社會,中原大學發出「離校令」讓學生走出學校做公益。學生們運用跨領域專業與非營利組織合作,有人以實際行動喚起民眾對寵物議題的反思、有人協助農村社區發展甚至關注非洲水資源議題,這群「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希望號召社會各界踏出舒適圈,一起瞭解需要付出關心的人、事、物!
找回都市失落的空間 中原室設學生用「設計」重建空間價值、創造未來
為了讓城市中逐漸被人們遺忘的角落重現價值,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大四學生過去一年前進不同場域實際觀察與研究,努力透過「設計」讓失落空間重現榮景!他們細心觀察、仔細發掘社會現存的問題,設計場域包括花蓮洄瀾幼稚園、鶯歌湖山製片廠及台中忠信市場等,也有學生投入數位3D設計,期望未來踏出校園也能以新的設計手法與創意,賦予舊空間新生命,為社會帶來更美好的改變!
從海洋保育到食安議題 中原大學用設計傳達社會關懷
為了讓社會大眾正視海洋保育等社會議題,中原大學商設系學生打造一款奇幻淒美的海洋版「還願」解迷手遊「重症珊瑚」,以擬人化手法傳達海洋保育及台灣珊瑚危機;此外,更有學生以「食在很夭獸」的五隻可愛「夭獸」形象,試圖傳達食安問題與食品消費的正確觀念。充滿設計創意與關懷意識的作品,讓今年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畢業展充滿青年人對於社會的觀察與關懷,以創意創新的想法為社會帶來更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