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與聯新國際醫院策略聯盟 攜手培育智慧醫療健康專業人才

00 356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在國家社會面臨的醫療照護需求中,中原大學與聯新國際醫院攜手合作,結合教育與醫療的專業,共同培育醫療照護與健康科技產業人才。中原大學與聯新國際醫院策略聯盟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於11月16日上午在中原大學舉行,由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與聯新國際醫院總院長張煥禎代表雙方簽署協議書,兩方宣示將以智慧醫療與健康照護培育醫療健康專業人才,善盡大學與醫院的社會責任!

中原大學獲經濟部頒發全國大學唯一「國際創育機構」!協助企業加速國際布局

00 357

疫情影響國際交流,中原大學協助企業布局國際的腳步卻未停歇!中原大學繼日前與葡萄牙學校及地區商會簽署合作協議之後,本月更獲頒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國際創育機構」證書,是全臺首間通過審查且獲得「國際創育機構」登錄證書的大學型育成中心。中原大學表示,此認證不僅是經濟部對中原大學的肯定,同時亦展現中原大學協助中小企業邁向國際市場的充沛能量。

中原大學校園衍生新創企業「普瑞博生技」 師生創業將登錄興櫃

00 360

「研發是一條漫長的路,創業更需要十足的勇氣!」中原大學化工系特聘教授兼薄膜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張雍博士不僅成功自主研發減除白血球之關鍵技術,更帶著兩名博士生一起創業成立普瑞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師生三人共同貸款100萬元從進駐竹北生醫園區開始,如今普瑞博已是擁有新台幣1.42億元資本額的準興櫃公司,也是科技部推動「萌芽計畫」與「育苗計畫」以來,第一間公開發行的校園企業,為校園扶植新創成功典範!

中原大學醫工系林政鞍團隊研發有成 獲頒「2021未來科技獎」

00 361

為提升醫療品質與醫學技術,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師林政鞍與陳民樺,在科技部先導型產學合作計畫支持下,與五鈴光學公司合作,研發「具臨床應用潛力之高亮度螢光金奈米團簇紅外光顯影劑技術」,榮獲科技部「2021未來科技獎」之肯定!研發成果更預見有機會導入全球第一支黃金顯影劑之臨床契機,為精準醫療手術導引與癌症診療貢獻專業。

中原大學與美國威大2+2工程雙學士學位學程 開啟台美人才培育時代

00 365

因應資訊科技時代蓬勃發展及教育全球化之浪潮,中原大學為讓學生擁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及向外探索的機會,除積極拓展多元學習途徑,自2008年起即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 UWM )簽署國際碩士雙聯學位,13年深耕經營,今年更成立「工程雙學士學位學程」,從頭開始培養頂尖資訊人才,提早專精知識領域!

中原大學首創「畢業生職涯發展問責報告書」 用大數據證明「學用合一」

00 368

大專院校開學季到來,中原大學不僅關心大學新生的輔導,也長期關懷及追蹤畢業校友近況。中原大學9月9日發布「畢業生職涯發展問責報告書」,此為全國大專院校中唯一串聯校友過去在校之學習歷程與目前職場就業現況,透過大數據分析、追蹤橫跨長達十個年度所完成之報告。透過資料呈現與分享,期望能落實「學用合一」,善盡高等教育之責!

中原大學研究高質量表現 論文被引用指標CNCI高居全國第五

00 370

中原大學積極提昇教師研發能量及學術水準,2020年學域論文引用影響力指標(CNCI) 表現優異,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全研究領域為全台公私立綜合大學第五名、私立綜合大學第二名,展現優質研究、學術能量。而在材料科學、物理學及環境與生態學領域更是勇奪全國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重點特色領域在世界嶄露頭角。

中原大學攜手合晶科技、南方科技 與傑出校友共同培育新世代數位光學科技人才

00 371

為讓學子在學期間培養更多就業硬實力,中原大學理學院8月19日與合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及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三方交流座談,將於中原大學成立「數位光學研究中心」,結合產學的研究動能及產業願景,為數位光學、半導體、生醫、生科領域之研究厚植基礎,開啟新世代數位光學科技人才培育新契機!

中原建築第57屆畢業設計 線上永久展,即刻開展!

00 373

「疫情讓世界停下腳步,但我們讓展覽永久保存。」中原大學建築系第57屆畢業生不讓疫情打亂畢業展規劃,今年除了作品集網站,更首度與artogo平台合作,增加VR虛擬展,並以建築系館空間作為展場,呈現實體模型,推出《Turnaround time 轉迴時間》線上展覽,讓參觀者能夠身歷其境,呈現了疫情之下非日常的日常,也將中原建築特色展現出來!

中原大學展現研發實力 17位教授榮登全世界排名前2%頂尖科學家

00 124

由美國史丹佛大學傑出教授John Ioannidis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20年發表全世界不同領域排名前2%科學家名單,中原大學在其中11個領域中共有 17位教授榮登入榜。

該名單運用Scopus資料庫所彙集超過2萬2千冊期刊涵蓋不同領域科學家長期研究成果,依照標準化過的文獻引用指標評估資料,累計至2019年底而得,包含論文被引用情形、H-指標與共同作者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