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圖)中原精神憲法 全人教育基石─中原大學教育宗旨與理念

中原精神憲法 全人教育基石─中原大學教育宗旨與理念

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 造福人群

中原大學於民國78年頒布「教育宗旨與教育理念」,成為治校之精神憲法,不僅為全國首創,更為「全人教育」播下一粒美好的種子;如今,「全人教育」之核心價值已經轉化為中原師生的核心競爭力,更是中原大學與眾不同之處。

耗時兩年半、匯聚前人智慧而制定的中原大學教育宗旨與理念,當年在高等教育界引領風潮;雖歷經時空轉變,如今仍未消減其價值,並已具體落實於中原大學所推行的「全人教育」中,影響後代,甚至一點一滴改變世界。

「理念決定方向」,中原大學推動「全人教育」和教育宗旨與理念之內涵息息相關。教育宗旨「本基督愛世之忱,以信、以望、以愛」致力於高等教育之精神,使中原大學之發展有軌可依;七大教育理念則分別說明了教育哲學背後的價值觀與信念。

(圖)「理念決定方向」,中原大學推動「全人教育」和教育宗旨與理念之內涵息息相關

匯聚前人智慧 成就中原精神憲法

民國44年,中原理工學院(中原大學前身)在普仁岡一片紅土地上,從無到有,艱困創校,雖然物資貧乏,但精神與傳統彌足珍貴,民國74年三十周年校慶之際,若干有識之士便開始思考如何將之匯聚成精鍊文字,以傳承後世,這是中原大學教育宗旨與理念發想之緣起。

民國76年7月,尹士豪校長在一級主管研討會,正式提出草擬本校教育宗旨與理念的構想;同年,在校務會議中正式宣布成立「中原大學教育理念起草小組」,邀請跨學院、跨專業之教師共十人組成,名單如下:尹士豪、杜詩統、曾天俊、林治平、賴君義、洪炳南、周逸衡、喻肇青、黃孝光、王晃三,由王晃三負責召集,還有不少老師如董世平、熊慎幹、柯德仁和張德泉牧師……也都以非正式參與其中。

(圖)中原大學教育理念起草小組

在起草小組帶領下,經過資料蒐集、意見形成、起草研擬、公開討論等四個階段,同時邀請教師、職員、學生及校友座談,集思廣益,通過校務會議討論,並獲董事會之認可,最終完成中原大學教育宗旨與教育理念,民國78年10月正式頒布施行。

中原大學教育宗旨

中原大學之建校,本基督愛世之忱,以信、以望、以愛,

致力於中國之高等教育,旨在追求真知力行,以傳啟文化、服務人類。

起草小組召集人王晃三教授表示,這47個字的教育宗旨明確表達中原大學是「以基督愛世之忱」作為建校精神,以「信、望、愛」的態度,從事「中國之高等教育」的任務,以「追求真知力行」的治學精神,來實踐「傳啟文化、服務人類」的終極使命。

中原大學教育理念

我們尊重自然與人性的尊嚴,尋求天人物我間的和諧,
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

我們了解人人各承不同之秉賦,其性格、能力與環境各異,
故充分發揮個人潛力就是成功。

我們認為教育不僅是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途徑,
也是塑造人格、追尋自我生命意義的過程。

我們確信「愛」是教育的主導力量,
願以身教言教的方式,互愛互敬的態度,師生共同追求成長。

我們尊重學術自由與自主,並相信知識使人明理,明理使人自由。

我們相信踐履篤實的教育方式是尋求真知的途徑。

我們深以虔敬上主、摯愛國家、敬業樂群、崇尚簡樸的傳統校風為榮。

七大教育理念共224字,分別揭述了大學在從事高等教育背後的價值觀與信念的教育哲學,分別代表倫理觀、教育目標、教育功能、教育動力、學術立場、教育方法與傳統價等七個面向。

(圖)中原大學之建校,本基督愛世之忱,以信、以望、以愛

每一個文字都經過再三斟酌、討論,反覆論辯,每個字都力求精緻、準確,根據正式開會紀錄上的時間,計算得知平均一個字用了3.5人時,其他用於個別討論和晝思夜想的零碎時間還沒有計算在內。召集人王晃三對文字十分敏感、近乎吹毛求疵,不難想像他在制定過程中對文字的用心,更可顯這個文獻的珍貴價值。

周逸衡教授表示,當年為了是否把理念定下來引發不少爭議,曾被質疑究竟這是學校的理念還是個人的理念?就像去「捅馬蜂窩」自找麻煩;明知會有很多的挑戰,但尹校長堅持要完成這項艱鉅任務。尹校長當時向他說:「說不定,有天我們對中原的貢獻,留給中原的資產,就是頒定這個教育宗旨與理念。」

「中原有教育理念,當時我覺得是上帝起的意,有很多條件配合才能讓這件事完成;現在能不能維持,是靠上帝恩典,後面接續的多任校長不只沒有把它廢掉,而且更是繼續發揚光大,是上帝的恩典。」周逸衡肯定張光正校長在很多場合常常會提到中原的教育宗旨與理念,「這是很大的貢獻,很值得肯定!」現任張光正校長在重要場合不斷宣揚教育宗旨與理念的精神及重要性,讓新進教職員生也能對此有所認識,長久下來不斷凝聚共識,對學校發展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在文獻接近定稿的階段,王晃三曾經專程去台灣師範大學請教一位專責講授「教育哲學」的教授,他審視再三,只說寫得很完整也很優美,沒有更動任何一個字。此外,這份文獻的文字之所以如此優雅而精煉,當時任教於陽明大學的名作家張曉風教授(林治平教授的夫人)可謂居功甚偉,經過她一再地挑剔與修改,終於以現在的形式和文字問世。

王晃三:代代相傳的珍寶─中原大學教育宗旨與理念

當時擔任秘書室主任的王晃三回憶催生「教育宗旨與理念」的過程說,一開始可以說沒有頭緒,寄望能取得世界名校的宗旨理念文獻作為參考範本,曾經發函歐美多所知名大學,結果大多石沉大海,即或有之,也是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後來只好回到原點,帶領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從頭出發,並辦理各型大小座談會,訪談在校師生及畢業校友,設法探索他們心目中,中原大學創校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最被珍惜的是些什麼?期望從繁瑣的碎片中萃取箇中精華,他發現有幾項特質一再被提起,例如:「愛是教育的主導力量」、「成功不應該用絕對值衡量」、「中原人的特質是腳踏實地、忠厚篤實」……。

然而片段資訊不足以成文,為了此事煩惱不已的王晃三,某天清晨在中原新村忍耐樓(教職員宿舍)靈修之際,腦中突然閃過一串文字:「中原大學之建校,本基督愛世之忱,以信、以望、以愛…」,啊!這不正是中原的教育宗旨的芻型嗎!欣喜若狂之餘,王晃三立刻把這些文字寫下來,再以此當作基礎,和起草小組成員討論,總算有了好的開端。

(圖)王晃三:代代相傳的珍寶─中原大學教育宗旨與理念

王晃三表示,當時做完也不知道會對中原有什麼價值,後來才慢慢看出來,其實真正的價值是討論的過程,很多老師透過參與,而對學校的價值更有認同。了解中原不是只有強調知識,更強調人生的意義,久而久之形成中原不同於其他學校的校園文化。

「我們依照教育理念,決定重要走向」王晃三說,特別大的意義是很多次在校務會議、行政會議討論事情爭執不下時,總會有人把教育理念拿出來說:「我們的教育理念不是說……?」,用來檢視是否符合教育理念的精神,這個精神憲法著實發揮了她的功能。

他說,在制訂理念時,思維上很受當年從美國回到台大電機系客座任教的陳之藩的影響,當時他的散文集《在春風裡》曾經風行一時。在書中陳教授寫道:如果所有書籍後將從世界上消失,只能搶救其中一本的話,他一定選擇舊約聖經中的《約伯紀》。王晃三說,在帶頭制訂中原大學教育宗旨和理念的過程中,這句話不斷在腦海中浮現,心中一再出現的意念是:如果中原大學一旦毀於火災,所有文獻中只能搶救一張紙,那就是這張承載了中原大學整個辦學基因的『教育宗旨和理念』了。

「在中原這幾些年,如果有人問我,我為中原留下了什麼,我會說就是這個『教育宗旨與理念』,別的東西都可以丟掉,這個是最珍貴的。」王晃三自豪地說,這是值得代代相傳的榮耀。

周逸衡:活化理念 讓中原全人精神發揚光大

在王晃三之前的秘書室主任是周逸衡教授,當時周逸衡建議尹校長:「學校發展千頭萬緒,在資源不足情況下,更要確認學校的教育理念是什麼,才能依據理念去發展目標與策略。」周逸衡教授是當年台灣少數本土企管博士,具有管理專長與思維,特別的是他是台大機械系學士,還有產業界的實務經驗。

他強調,所有單位的發展都要先有理想、使命,這是抽象價值的展現,有基本的mission在,才能變成長期的目標,有目標再有策略,有策略再有執行方案,方案需要幾年才能完成,所以轉換成中長程發展計畫以及年度計畫。

(圖)周逸衡:活化理念 讓中原全人精神發揚光大

有了好的理念,接下來的落實與執行也很重要,頒布時周逸衡擔任研發室主任,便依此訂定學校發展目標、策略與方案,從理念去引導,完成學校四年中程發展計畫,不僅獲得教育部獎助,教育部更以此為範本推動到其他大學。

「中原是唯一理念與策略連結的學校,是大學中第一個明確訂出教育宗旨與理念的學校,這是中原至今在各項校務相關評比的排名仍名列前茅的原因。」周逸衡認為,這部精神憲法讓往後推動校務工作時有所遵循,為中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周逸衡進一步闡述,基督教的精神是基本理念,配合現代教育的模式,從理念中推衍、強調學生的品格,天、人、物、我合一的精神,培養學生有歷史觀、有永恆的觀念,做的事情是要對永恆交代,要有恢宏的氣度。

周逸衡提醒,這些理念是匯集前人智慧、歷經漫長討論而成為共識的,但未來能不能活化,就要看新的領導群是不是認同、會不會把這些原則在他的決策中呈現出來,如果會,這樣理念就是活的,得以發揮功能甚至發揚光大。

周逸衡說,當時做這些事情時,不被認為有意義,也受到很多挑戰,「感謝上帝開路!」他感性地說:「有一天我在天上碰到士豪,我會跟他說我們當年的一個理想,沒想到真的能完成、而且成為中原發展很重要的資產。」

中原大學的教育宗旨與理念不僅僅是一行行文字,也型塑了中原最獨特的校園文化與特色,深深烙印在每位中原人心中,影響既深且遠。

備註:

一、  王晃三教授為本校工業工程管理學系及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曾擔任秘書室主任、總務長、工學院及電資學院院長、教務長及圖書館館長等行政職務,於93年榮退,現為中原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亦曾擔任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理事長,國際品質學術院院士,退休後致力於品格軟實力的教育。
二、 周逸衡曾任教於本校企管系,曾任秘書室主任、研發室主任,而後轉往中山大學企管系任教,先後擔任過嘉義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中山大學教務長暨行政副校長,以及高雄醫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講座教授,於106年榮退。

(圖)校園一景

更多新聞